监督纵横
>> 工作评议
>> 调研调查
>> 执法检查
>> 视察意见
>> 审议意见
最新新闻
江陵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
庆祝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江陵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杨运春开展洪湖保护立法调研时强调…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来荆开展《湖…
全国人大社会委来湖北开展城市居民…
江陵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
您当前的位置:江陵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监督纵横>>视察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来源:江陵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被阅读1671次, 日期 2017-05-30【打印】 【关闭窗口

根据2017年工作要点的安排,54-8,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长征带领视察组,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世兴,县委办副主任、农办主任蔡京参加视察,并与视察组进行了座谈交流。

视察组认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5年开始启动以来,试点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全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013公里,2016年通村公路全面提档升级,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全覆盖的江陵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县共投入6482万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3处,管网覆盖9个乡镇(管理区),覆盖面达87.3%,其中全县以长江为水源的供水工程7处,覆盖面为63.1%。广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改善;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实施渠道畅通工程,共投入资金2400万元,以疏挖跨村渠道为重点,疏挖排灌渠道285条,打造示范渠堤131条,为农业抗旱排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抵御2016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发挥了突出作用,基本实现了大灾之年不见灾;全县投入1.71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对764个配电台区进行升级改造,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全县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绿满江陵”工程,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植树造林4.36万亩,栽植各类林木500余万株,其中风景苗木近300万株,全县有8个村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示范村。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广大农村实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的巨大转变。二是实施专项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全县共投入资金1934.5万元,新建垃圾集并房197座,垃圾压缩站9座,配备了垃圾清运设施,配齐各类清运人员560名,垃圾日产日清年处理近1.5万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启动规划设计,拟投资4.53亿,建设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其中改建2座)于2018年底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县政府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划定了畜禽禁养区,5月底全部关停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同时加大畜禽养殖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力度。全县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兴建沼气池53座,6200立方米,缓解了规模养殖形成的畜禽粪便污染;以改住房、改水、改厕、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为重点,开展村容村貌专项治理,引导群众开展庭园美化行动。同时全面开展的淘汰耕牛、秸秆垃圾禁烧、清理农业面源污染、查禁非法捕捞等重大专项行动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同与配合,成效十分显著,并不断得到巩固,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农业2016年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十条意见》,为江陵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实行土地流转的农田承包面积达34.6%,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达到257家,各类农业合作社达41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一批农业品牌走出江陵、走向全国,“天助”牌食用油被认定为中国弛名商标、“津江”牌啤酒、“楚云天”蔬菜被认定为湖北名牌产品、“三湖黄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标识保护产品,“江陵金菊”荣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7家,认证产品20个;马家寨乡万亩“双低”油菜核心区,颜闸村“丰泽园”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三湖管理区以黄桃产业为龙头的“林、果、游”一体化,已成为江陵特色农业发展的“名片”,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众多城乡居民的眼球。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倡导农村文明新风。“五务合一”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与“农体工程”相结合,小广场、农村书屋、医务室、灯光球场、健身路径等设施成为了广大农村群众消闲娱乐的好去处,广场舞、腰鼓队等充满农村乡土文化气息的群众活动蔚然兴起;送文化下乡、星级文明户创建、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对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视察组指出,尽管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还存在缺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设计、缺乏统筹协调的组织保障、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缺乏特色鲜明的产业支撑等问题急需解决。

视察组建议: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提升编制设计水平。紧紧围绕“两区一中心”发展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平台,紧密结合农旅一体化的整体布局和《江陵县全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立足江陵实际,突出村镇特色,全面整合水利、农业、林业、环保、村镇建设等项目,多规合一,统一布局,明确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走向,实现县域规划与村镇规划的有效对接,村镇规划在尽显特色的前提下,串点成线、线线相连、优势互补、渐成整体;切实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自身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和权威性不断强化。二是建立统筹全局、多方协作的领导机制。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全局,必须建立统筹全局的领导机制,实行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分工协作、综合考核的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的形式,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统一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评估考核,定期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在实处,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三是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广大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试点村工作,运用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使群众能够亲身感受到“村村优美、处处和谐、人人创业、家家幸福”的美丽乡村愿景;坚持民主管理,“办什么事”、“怎么办事”交由群众议决,让广大群众热心地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监督中去;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效应,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开发,使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更丰富,基础更扎实,不断巩固可持续;在推进过程中,按照“项目引导、镇村组织、群众参与”的要求,综合评估,优选条件成熟的村镇,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允许一部分村镇先建先美”,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要我建”向“我要建”的转变。四是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要大力扶持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速土地流转,鼓励休闲农庄、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形式的发展,带动一方一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深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业品牌的创建力度,全面提升江陵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重视传统优势产业的开发,延伸农业产业的休闲观赏功能,延长产业链条,使农业产业成为聚集人气、吸引社会资本的优势产业,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五是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均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目前试点阶段暴露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尚未实现全覆盖,白马寺镇5万多人仍在饮用水质日益恶化的“压拔井水”,长江水源覆盖率仅有63.1%,全县共饮一江水,任务十分艰巨。要加快推进二水厂建设进度,统筹解决筹措建设资金的困难,实现饮水安全的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即将启动实施,要求在2018年底投入运行,试点阶段,熊河、普济两处污水处理站,多年来“晒太阳”的问题饱受诟病,在项目建设管理上要加以借鉴和规避,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创新建管机制,使工程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早年建设的部分生产桥涵、剅闸、泵站年久失修,病险丛生,抗灾功能减退,亟待改建和新扩建,县政府应多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到位,为农业抗灾提供保障。

版权所有 江陵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郝穴镇江陵大道55号 电话:0716-4732128
备案号:鄂Icp备14005523号-1